推荐阅读
从镜头看人生 照见多元职涯路
十五位青年用影像说话,讲述自己眼中的“人生可能”,探索艺术与职涯的交汇点。
2021年5月,新加坡人力部邀约慈济等团体一起举办线上活动守护宿舍客工的心理健康。6月27日,首次线上直播开跑,至7月25日共举办了八场直播活动,以心理讲座、皮拉提教学和诗歌欣赏等方式,陪伴宿舍客工。
一个承诺,为期三个月,每两周在线上辅导课业,教学相长,扩大爱与善的循环。进行了三个梯次的课辅计划,除了陪伴弱势家庭的孩子适应居家学习,也成就了一群热忱有爱的青年。且看看这两名大学新鲜人怎么说?
身为卫生部最新基准服务模式(MOH Baseline Service Model)的一员,慈济乐龄长青馆在疫情反复的当下,持续沿户造访社区长者,协助卫生部收集相关问卷。
医生、护士、中医师、牙医,还有药剂师、物理治疗师及营养师——这群足以组成医护联盟的团队,为了一个共同诉求,汇聚在直播镜头前。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发声:正确茹素,健康又护生!
美国体操天后拜尔斯(Simone Biles)在2021年东奥中勇于直面自己的心理状态问题,临时宣布退赛,媒体舆论表达支持,也引起大众对于“心理健康”议题的关注。知名心理医师杨新发如何看待越来越普遍的心理症状如抑郁和焦虑呢?
一连十集,22名素食儿童陆续在直播镜头面前,用稚嫩童声介绍各类小吃。他们有的信心十足,有的状况百出,但为动物请命的无畏赤子心,赢得荧幕前的观众按赞鼓励!
哈芝节前两天,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和外劳作家协会合作,准备应节的家乡菜扁豆炖饭,送入私人宿舍。志工和孟加拉客工把握时间文化交流,也一解客工连续两年哈芝节无法回家的乡愁。
何为“全食植物性饮食”?它对健康有何益处?新加坡人医会和志工率先在东区发起了“健康挑战21”计划,吸引34人报名参与,饮食如何改善体质,21天以后见真章!
小学老师罗裕良的十年茹素之路,始于祈求妻子顺产。在家里他一直都吃“锅边素”,直到三个孩子进入蔬食校园就读的契机,为他们五口之家掀开全面茹素的新篇章。
用时下社媒流行的“吃播”推广蔬食,这股推素热潮从台湾花莲来到新加坡,持续滚动一年多,圈粉无数。吃播幕后是一群年轻人,他们相信用肚子继续用力翻滚,要让新加坡成为素食者真正的天堂!
新加坡六万多位确诊者,九成是来自海外的“客工”;他们是维持国家建设重要的一群人,政府提供检测、治疗与隔离设施,慈济则透过各种行动,让不同族群能相互支持、共度难关。
“用爱连线”线上课辅计划已迈入第三梯次。随着三个月的课程圆满结束,协调和慈青团队筹办两场别开生面的“欢乐感恩会”,虽然碍于防疫只能在线上进行,但创意无限、温馨满屏!
“我现在了解了什么叫‘感恩’,真是要处处感恩。出生就要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出社会要感恩身边的人帮助你,到最后年纪大了,还有这么多法亲陪伴,多么高兴,多么轻安自在!”
提及生死大事,不少人都比较忌讳“死亡”,心怀恐惧,甚至避而不谈。释定融法师结合佛法和心理学知识,在《生命的有限期》线上讲座中分享如何把握当下,顾好心念,走向善终。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速,经常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多人都有睡眠障碍,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心理医师杨新发在线上分享会中,讲解如何拥有优质睡眠,从而能健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