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从镜头看人生 照见多元职涯路
十五位青年用影像说话,讲述自己眼中的“人生可能”,探索艺术与职涯的交汇点。
湖畔全科医疗诊所虽然没有像医院抗疫第一线那样,经历与病毒直面厮杀搏斗的惊险,但抗击疫情的两年来,诊所在社区里肩负先行把关的角色,承担分流、采检与转诊任务,长期照顾、救护高龄慢性病患者,在力所能及下,协助守住新加坡的医疗量能。
在新冠病毒与人类的战役中,始终坚守第一线的是医疗工作者。两年来他们仍未松懈,尽管疲惫,仍用心守护生命、守护健康。2019年投入湖畔全科医疗诊所服务的陈俊耀医师,总结两年疫情以来的工作点滴——对的事情,做就对了!
一群祖籍马来西亚、德国、中国和新加坡本土的志工,在慈济大爱幼教中心相会,拿着抹布,提着水桶,架起梯子,用心清扫每个角落。大家皆为善最乐,协力合作,共耕福田,度过愉快温馨的一天。
志工干部是社区团推运作的根本,为了传承精神资粮和实务经验,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举办为期两天的四合一合心共识营。在疫情变动中,干部通过线上结合线下课程,精进求法,更坚定身为慈济人的使命与承担。
疫情两年,什么最美?2022年的四合一合心共识营中,各区志工干部分享社区经营的温馨片段,这一程即便有风有雨,大家相伴走过的法亲情谊,最难忘的,也最美。
开幕启用不久即面临新冠疫情来袭,慈济人文青年中心仍如常开放,幸有接待组志工轮流值班,发挥良能。2022年春节过后,接待组志工特地举办线下联谊暨培训,相互勉励共精进。
“新年好!”迎接访视员上门的,是照顾户的笑脸、家常味甜品,还有“小钱行大善”的助人金。疫情虽多变,但在此新春佳节,慈济人还是想方设法举办应节活动。有什么比一家人齐齐整整,温馨团聚,更让人欢喜和感恩呢?
一句“对的事,做就对了”,身为总务组一份子,陈清水总是全力承担,十多年来从打包物品到布置场地,默默成就一场场大型活动,结下无数好缘。如今身影不再,形象仍然清晰,他树立的人品典范也将永远烙印在慈济人心中。
2021年新芽励学金颁发典礼首次改为线上举办,透过科技无秒差为学子送上温馨祝福。慈济团队和家长共同见证了49位不同学龄层的学子,在逆境中用心向学,绽放更自信的神采。
“要让对方知道,慈济人一直同在”,在什么都没法确定、什么都“不正常”的大疫时代生活,与访视员对话时,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坚固的气息,外面世界再怎么崩坏,照顾户也不是独自面对。
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占了我们人生的大半时间,也是我们服务人群的具体实践。来自南印度的物理治疗师维诺,落脚狮城,加入慈济,八年来见证着志业规模的扩展和深耕,同时也一步一脚印,成就了自己灵性的成长。
“如果我的时限到了,人家会怎样记得我?”因外甥突然离世,引起蔡惠萍对生命意义的探究。当自己躺在病床上完成脑部肿瘤切除手术时,她庆幸自己已接触佛法,也找到了内心最想要的答案。
停课不停学,疫情下当亲子班课程搬上云端,策划团队在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挑战后,始终不离教育志业宗旨——以人为本,并且体会到“线上亲子班肯定不完美”,但教育是长久的希望工程,陪伴教学的路途也从不是笔直的康庄大道。
“做好事,不在于一定做多少,应该做的就要做。”这是慈青熟悉的静思语,但如果想助人却面对受助者的拒绝,年轻学子会如何应对呢?36位慈青干部在热烈交流之间,碰撞出坚定入人群付出的信念。
如何传递环保讯息?除了说,还能通过手语搭配环保歌曲演绎出来。八十名学子“比手划脚”展现赤诚的环保决心,2021慈济线上手语观摩会中,输赢不是重点,因为地球又添了八十名绿色小尖兵。
游戏可以变成教材吗?随着时代脚步,台湾慈济正在尝试把环保宣导变得更有趣,这次携手线上游戏学习平台PaGamO,打造全球电竞比赛,让学习和游戏能够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