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环保

我的第二个家 环保教育站

慈济环保教育站不单单只是做回收分类,或是教育宣导,它还是许多婆婆妈妈的“第二个家”!自2014年8月开启以来,黄拱华用心带动年长的志工投入做环保,大家彼此关怀,发挥了生命的价值,为后代留下更好的地球。


 SG20150424 CUA WJH 054
面对六十至八十岁左右的年长志工,黄拱华(右)开始珍惜每一位志工的付出。他认为,身为环保教育站的职工,他都要亲手做过,才会请志工们去做,并陪伴他们一起做。 摄 / 吴佳翰

家住裕廊东(Jurong East)的黄拱华,是新加坡慈济环保教育站的职工,周一至周六必须乘坐一小时的公共交通前往岛国北部兀兰(Woodlands)的环保教育站上班。

从骑脚踏车,搭地铁,挤巴士,辗转来到环保教育站,黄拱华的第一个任务是把门打开,再开启大爱电视台,洗厕所,点算物品,开风扇,这些都是例常程序。新加坡天气湿热,面对林林总总的回收物,黄拱华会优先处理容易发臭的品类。

一袋袋未分类的杂物里,有纸类、塑料、铁罐、铝罐、玻璃瓶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居家回收物品。“目前回收量最大,价格较低的就是塑料类。塑料分类主要是根据回收商的要求。”黄拱华说出平日的观察。塑料类的回收价一公斤大约新币几分到三角。“我们还是要收。如果连我们慈济也不做的话,对环境也是很大的破坏。”黄拱华更希望,大家可以少用或不用塑胶类产品,做到“清净在源头”。

然而,坐落在工业区的环保教育站,还回收了一些工业废弃物或是工程所剩下的材料,类别比较单一。“如果物品种类拿回来比较单一,我们会直接开罗里载去卖,无需拿回来分类,节省人力、时间、汽油。”黄拱华说道。

海鲜连锁餐馆的员工蓝继绅,定期都会前来教育站,把一叠叠的单据运来。“因为(不想)浪费嘛!知道慈济有回收站,我老板也是慈济的师兄。”

新加坡条例严谨,在住宅区开设环保教育站的可能性不高。慈济顺利租用乃德建设公司一楼,占地6591.5平方英尺,2014年8月起环保教育站正式运作。

目前,慈济在新加坡有34个社区环保点,其中33个点每月运作三个小时,而河水山日间环保点则是每周运作两个半小时。和环保点不同,环保教育站一周开放六天。“这里不但可以收东西,可以暂时存放,不需赶在几个小时内处理。还可以把环保教育做好,引进更多人来参访,来‘菩萨大招生’。”黄拱华解释道。

环保善门 带动妈妈

黄拱华的家在新加坡首个慈济环保点——绿和园(Ivory Height)的对面,他多年来经常看到一群志工做环保的身影。当时不认识慈济的他和太太林爱銮,后来在图书馆接触到证严上人的书籍才恍然大悟。

2012年一次的环保日,夫妻俩把环保物资送到环保点,林爱銮后来被接引成了慈济志工。慈济46周年,黄拱华被邀请参加志工早会,他回忆道:“朝山当天下雨,上人不舍志工淋雨,赶快请志工回来避雨。我感受到师父非常地慈悲,我从那一刻开始就参加读书会、共修、培训……”从此,夫妻俩承担环保干事,积极在环保志业付出。林爱銮也趁着教育站开启的因缘,邀请母亲吴圆每周一前来付出。

79岁的吴阿嬤身体非常硬朗,常常骑脚踏车出门,参加居民委员会举办的乐龄活动。“不动很辛苦。”之前从事农场工作的吴阿嬤笑说:“在家没事做,来这里做高兴。”林爱銮一边教导母亲如何分类,一边分享道:“让妈妈来这边跟很多老人互动,让她知道这把年纪还可以付出,为子孙留一个更好的环境。”

静思家风 大爱道场

教育站有一个小小阅读角落,书柜里摆放着证严上人的著作等静思人文书籍。有的书籍是黄拱华个人的藏书,有的则是志工捐献。“这里毕竟是一个社区道场,大家做分类累了,有个角落休息、静心、闻法。”黄拱华说明初衷。

清晨八点,慈济委员陈素娟抵达环保教育站,开始扫地、抹地。身为常驻志工,她需负责准备志工的午餐。她手中挑着艾草和番薯叶,原来是志工善用环保教育站旁的空地所种出来的。

原本空置的草地,在黄拱华和志工的努力下,已经变成小菜园,种着番薯、豆类、瓜类、辣木等高营养价值的蔬果。清晨八点,高龄八十岁的佘莉莉阿嬤拿着长长的水管,细心灌溉菜园。菜园的另一头,家住附近的黄露丝和七十岁的洪秀琴正在努力地开辟另一块“福田”呢!“我们洒了一些酵素,打算种芥兰菜!”两人一边擦汗,一边享受农家乐。

每个周五早上九点半,慈济委员潘心净准时报到承担接待志工。2010年授证以后,潘心净期许自己能多花一些时间服务人群。于是,她找份兼职,腾出周五至周日的时间参与慈济活动。每个周五早上,她都会前往巴西立静思堂的接待处值班,一直到教育站开启。

“师兄师姊告诉我要回来护持教育站。”潘心净心想,静思堂那么远都可以付出,更何况教育站离家那么靠近?她发现前来教育站付出的志工以新进志工居多,她觉得委员的使命就是一视同仁,并且好好陪伴这些新进志工。

上午11点45分,十多人排排坐在电视机前,恭敬聆听证严上人《人间菩提》的开示。之后,黄拱华带领大家一起分享上人的开示内容和彼此做环保的心得。平常较少上台分享的潘心净,此时就会接着黄拱华的话,以身作则带动大家的分享。

细心叮咛 用心接引

承担职工接近半年的黄拱华坦言,刚承担时自己的习气很重,带着以往经营企业的方式,要求效率和工作进度,常常起烦恼。“慢慢的我想到上人说‘入我门不用我法,必生烦恼’,我开始了解到这个环保教育站是修行的到场,要把上人的法用在这个道场上。”于是,黄拱华尝试把“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应用在志工身上。

面对六十至八十岁左右的年长志工,黄拱华开始珍惜每一位志工的付出。年长的叶冬恋说:“他对很多‘老菩萨’也是很细心。好像铁啊、电缆啊,会刺到我们的手就要小心,要戴手套……他也是很关心我们每一位‘老菩萨’。一直叮咛我们,有喝水吗?有没有吃饱吗?”

黄拱华认为,身为环保教育站的职工,他都要亲手做过,才会请志工们去做。“找出了怎么样的作法是最适合,然后我会想什么人比较适合做这件工作,志工做了会比较圆满。”环保教育站启用以来,志工从寥寥可数到目前的近二十位,黄拱华期许:“我要守护慈济的志业,这个道场。照顾这边的‘菩萨’,要‘菩萨招生’……把慈济环保的理念和环保的理念发扬出去。”

午餐时刻,大家的谈笑声不绝于耳,还见大家互相为彼此按摩,互相为彼此泡茶、冲咖啡。这群婆婆妈妈们早已打成一片,仿佛身处第二个家!

SG20150424 CUA WJH 066
慈济环保教育站不单单只是做回收分类,或是教育宣导,它还是许多婆婆妈妈的“第二个家”!等待恭听上人开示之余,大家来一张“全家福”! 摄 / 吴佳翰

SG20150424 CUA WJH 091
海鲜连锁餐馆的员工蓝继绅(左),定期都会前来教育站,把一叠叠的单据运来。“因为(不想)浪费嘛!知道慈济有回收站,我老板也是慈济的师兄。” 摄 / 吴佳翰

SG20150424 CUA WJH 045
林爱銮(左)一边教导母亲吴圆(右)如何分类,一边分享道:“让妈妈来这边跟很多老人互动,让她知道这把年纪还可以付出,为子孙留一个更好的环境。” 摄 / 吴佳翰

SG20150424 CUA WJH 006
环保教育站有一个小小阅读角落,书柜里摆放着证严上人的著作等静思人文书籍。有的书籍是黄拱华个人的藏书,有的则是志工捐献。 摄 / 吴佳翰

SG20150424 CUA WJH 043
身为常驻志工,陈素娟需负责准备志工的午餐。她手中挑着艾草和番薯叶,原来是志工善用环保教育站旁的空地所种出来的。 摄 / 吴佳翰

SG20150424 CUA WJH 029
菜园的另一头,家住附近的黄露丝(左)和七十岁的洪秀琴(右)正在努力地开辟另一块“福田”,准备种植芥兰菜。 摄 / 吴佳翰

SG20150424 CUA WJH 074
上午11点45分,十多人排排坐在电视机前,恭敬聆听证严上人《人间菩提》的开示。之后,黄拱华带领大家一起分享上人的开示内容和彼此做环保的心得。 摄 / 吴佳翰

SG20150424 CUA WJH 063
黄露丝为佘莉莉捶背按摩,这群婆婆妈妈们早已打成一片,仿佛身处第二个家! 摄 / 吴佳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