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访视志工如常相约在宏茂桥(Ang Mo Kio)的一处政府组屋,手提着两大包白米,踏上三年来熟悉的五楼走廊,朝着角落一间已开着门的组屋单位走去。
“黄先生,我们来咯!”听见慈济志工的到来,黄先生马上展露笑容,到门前去迎接。
屋漏偏逢连夜雨
十多年前经营空调安装生意的黄先生,原本风光的生活却遭遇了挫败。生意失败后,他为了生计,转而在一家空调公司任职空调安装技工。1999年,黄先生在一次工作中发生触电意外,紧急入院就医。本来生命迹象微弱的他,昏迷了一段时间后苏醒,却被神经损伤的后遗症缠身,常会在不知觉中昏倒,甚至摔伤食道及声带。
“有时候独自出门,隔天就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自己怎么进来也不晓得。进出医院可说是家常便饭。”黄先生无奈地说道。
正常人的食道功能会在舌头往上抬的同时,食物便会被舌头推送进咽喉,此时咽喉软颚便会往上提,鼻子入口便会被封闭,以防止食物往鼻子逆流。然而对黄先生而言,这一连串看似自然的反射动作,却在屡次跌倒中完全丧失。任何食物及饮料都会直接流入气管中往肺部输送,引发气管的发炎。黄先生维持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动手术,在自己的胃部安装胃导管。
“我都会把药物磨碎,混杂着饮水灌入胃导管,营养奶也是这样。”早已忘记食物的味道和触感的黄先生,设法适应不方便的生活。尽管喉咙干涩难耐,却再也不能吞咽一滴水,只能用棉花沾水,润湿嘴唇。人生何其苦呀!失去谋生能力又饱受病痛的折腾,让他曾两度萌起轻生的念头。
寒门子弟早当家
回想生意挫败时,家庭重担就落在黄太太身上。一边拉拔着两个年幼孩子长大,一边为了先生的医药费和生活开支而奔波,黄太太蜡烛两头烧,也耗尽毕生的积蓄。
为了宣泄生活和情绪压力,黄太太沉迷于打坐。偏差的行为,慢慢地将她带入走火入魔,而后被医生诊断为严重精神分裂症,并需长期服用药物来稳定病情。政府的生活补助金,也曾被迷信的她用来购买不计其数的佛像,让家里的生活雪上加霜。药物的副作用使得黄太太大多数时候都在昏睡,因此生活起居的照料就落在黄先生的身上。
黄先生的一儿一女都已经顺利升上学院。品学兼优的儿女都获得奖学金。儿子体恤父母的辛劳,曾有几次萌起辍学的念头,想找份工作为父亲分担家计。然而黄先生都坚持教育很重要,再穷再苦都一定要儿女完成学业。因为文凭可是工作门槛的通行证,没了它可是难求一职。
寒门子弟早当家,黄先生的女儿在高中后,也开始接手管理家庭收支,料理一家人的日常所需。疼爱孩子的黄先生都会亲力亲为地为孩子烹饪煮食,打扫居家和承担其他家务事。
多年相伴如亲人
慈济自2011年开始补助黄先生营养奶和生活费,访视志工每月家访关怀,不断了解黄家的需求。“我很感恩慈济志工这么多年来的帮忙,不然我不知该怎么办!”黄先生眼眶泛泪地说道。
平常慈济志工洪德谦都秉持一份诚恳与大爱长情,与黄家互动。每当黄先生紧急求救时,他都会如亲人般及时关怀,也曾有几次接获黄先生入院的电话通知后,他都坚持到医院探视,送上心灵的抚慰。累积近三年“爱的存款”,让彼此建立起坚固的信任和友情。
“曾有几次他要求慈济援助白米或营养奶,慈济都一一答应,建立起他的信任。刚开始时,他还是可以少许吞食,但后来他再也不能进食后,就要求慈济补助营养奶,而且我每次都会告诉他,有什么事就致电给我。”洪德谦娓娓说道。
满怀感恩的黄先生,在志工的鼓励下,克服身体的障碍,比如颈部的刺痛煎熬,及随时晕倒的状况,积极参与慈济社区环保活动,也从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专注在做环保中让他忘记身上的疼痛,也不会像在家里那样的胡思乱想。
在黄先生心里,总有亏欠慈济的一份情,并且珍惜能够为慈济付出的每个机会。曾有一次在动手术前几个小时的空档,他都把握机会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
黄先生曾在做环保时晕倒了几次,慈济志工紧急呼叫救护车,把他送入院就医。未免家人担忧,黄先生暂时在家休养,期待还有机会可以回去社区环保点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