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环保

入国大联办座谈会 推动环保素食

2014年3月29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环境管理硕士班校友会、新加坡环境理事会、民间团体Participate in Design与慈济基金会(新加坡)联办了一场环保座谈会“减少碳足迹——环保与素食”。难得的是主办单位主动提出“素食”为其中一个环保议题。为了鼓励更多人吃素,主办单位特地安排素食午餐和茶点,用餐时摒弃免洗餐具,改用环保碗、环保杯等。


SG20140329 CUA CJC 022
2014年3月29日,新加坡慈济首次受邀与其他国内非政府机构、学府联办的环保座谈会,一共120人出席。(摄 / 吴明君)

放眼天下,天灾人祸不断,现今的社会也越来越重视环保课题。2014年3月29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管理硕士班校友会(Master of Scienc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lumni)、新加坡环境理事会(Singapore Environment Council)、民间团体Participate in Design(PID)与慈济基金会(新加坡)联办了一场环保座谈会“减少碳足迹——环保与素食”(Waste Minimisation-Recycling and Vegetarianism)。此外,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也受邀前来简介新加坡环境保护的现况。

七个半小时的座谈会在国立大学校园的邵氏基金校友大楼礼堂内举行。与会者近120人,包括国大环境管理硕士班教授黎莲卿教授、讲师、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学生、硕士班校友、慈济志工等。

这是慈济首次与其他国内非政府机构、学府联办的环保座谈会,难得的是主办单位主动提出“素食”为其中一个环保议题。为了鼓励更多人吃素,主办单位特地安排素食午餐和茶点,用餐时摒弃免洗餐具,而请慈济借出环保碗、环保杯等。

黎莲卿教授对此举表示认同,她分享几周前参与其他环保讲座的用餐经验,即使采用可生物降解的餐具,但依照新加坡的垃圾处理程序,餐具还未降解就已经被送去焚化了。如此一来,倒不如像慈济人使用环保餐具来得名副其实和有效。

SG20140329 CUA LGC 010
慈济志工在讲座会现场设了静思人文处介绍环保书籍和静思人文产品,周边的环保看板也吸引了不少来宾参观。(摄 / 李光城)

SG20140329 CUA LGC 028
黎莲卿教授(左)分享慈济人使用环保餐具对环保具有直接的效应与效力。(摄 / 李光城)

主动邀约办座谈会

新加坡慈济志工在全岛做环保和宣导环保理念,长年默默耕耘,获得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肯定与支持。第二年举办环保座谈会的新加坡环境管理硕士班校友会,于一月初发函邀请慈济一起联办座谈会,希望慈济分享环保生活化的经验。该校友会主席冼耀德参加慈济资源分类活动多年,经他与环保合心干事许振耀讨论后,终于敲定座谈会日期与内容。

新加坡环境理事会执行董事荷西.雷蒙(Jose Raymond)在其欢迎词中赞叹并肯定慈济在新加坡环保领域的贡献,而在台湾慈济人带动人人一个小动作,把无用的宝特瓶变成赈灾毛毯的创举,更是令人佩服且值得学习。

在主题为“减少碳足迹——环保与素食”的座谈会中,六席专题讲座纵观新加坡的环保概况、社会和教育回收活动、绿标签计划(Green Label Programme)、素食及减少碳足迹、废物再利用和3C电子产品资源浪费等课题。

SG20140329 CUA LGC 036
志工吴佳翰在讲座会上分享「环保精致化,清静在源头」,既是如何做环保让垃圾减量,提升环保精致的品质。(摄 / 李光城)

SG20140329 CUA LGC 063
主办单位特地安排素食午餐和茶点,慈济也提供环保碗筷与环保杯,摒弃免洗餐具,以鼓励更多人真正做到素食环保。(摄 / 李光城)

从源头做起的两堂课

人类在利用地球资源时,也要对自然环境有所贡献。新加坡环境理事会代表卡威古玛(Kavickumar Muruganathan)在“绿标签计划”讲座中,呼吁及推动民众在日常消费时也要保持环保意识,选择节能减碳的产品,并且要关注产品从生产到运输、销售过程中,是否给环境造成污染?

主讲人除了学者、官员,两位从事环境工程研究的慈济志工吴佳翰、戴明翰也分别讲解“清净在源头”(The Esse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urification begins with the source)以及“八分饱,两分助人好”(Consume 80%, Save 20% to help),深具人文关怀的论点,吸引不少与会者的注目和交流。

证严上人曾慈示:“要提升环保精质化的品质,做好垃圾减量。”地球日渐崩坏,极端气候加剧,地球生灵正被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吴佳翰分享,人类作为地球子民,必须言起立行,以行动来保护地球,回归简朴生活,减低欲望就能做到清净在源头,不再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

“每天有四万人死于饥饿。”“2013年新加坡有八百万公斤的食物被浪费掉……”戴明翰分享从令人震惊的数据中,提出人人素食的呼吁,因为素食不仅节省资源,而且是一个让身体健康的妙方。透过影片,戴明翰也传达了证严上人的慈悲理念,即“八分饱,两分助人好”,期许人人改变一些生活小习惯,就能帮助其他苦难人。

午餐后,慈青团队在现场带动简单的手语歌曲,让与会者在欢愉的氛围中,感受不一样的慈济人文。慈济志工也在会场设立展区,展出环保餐具和大爱感恩产品。有些与会者听了慈济志工的讲座后马上响应,请购环保餐具,当场就用来盛装午餐。

SG20140329 CUA CJH 057
身为老师的朱婉菱很敬佩慈济人一直在做济贫救灾和保护大地的工作,她表示会传达环保的理念和正确的观念给孩子们。(摄 / 蔡卷华)

激发创见与行动力

南侨中学老师廖祥富带领15名中二学生与会。学生翁琦绘认为慈济将宝特瓶制成毛毯的举动深具意义。她了解到人类的所用所食,都是大地供给我们的,所以期许自己要将环保落实在生活中,出外用餐时绝对不可任意选点多余食物,避免造成无谓的浪费。

“如果一开始就把浪费的源头断除,就不会造成浪费。”张强非常认同慈济志工吴佳翰主讲的“清净在源头”理念。他认为环保就在日常生活中,若人人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多用环保餐具、洗澡时洗快一点等等。

虽然知道素食和环保直接关联,却没有想过要素食的朱婉菱,在会后感受到保护地球需从个人开始。她和同行的同事决定从一周吃素一天开始,希望自己可以对地球尽一份力。朱婉菱原本以为慈济只是佛教团体,没想到慈济一直在做济贫、赈灾和保护大地的工作,这让身为老师的她很敬佩。她表示会在教学工作中传达环保理念和正确的观念给孩子们。

在双向交流环节中,有些与会者好奇地提问在外用餐要如何素食,也有者以高度落实环保的日本与台湾两地为参照点,反思要如何提升本地民众的环保意识,种种建议涵括政策、教育到个人的努力。

因此新加坡环境管理硕士班校友卜凡(Bu Fan)总结提出,新加坡社会需放慢对经济成长的过度追求,减少无止境的消费和欲望,重新找到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