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人物”谢主任主任亲临新加坡!在4月12至13日两天内,她于静思堂分别主讲了两场讲座和一场研习营的专题分享。
现任台湾慈济技术学院人文室谢主任主任,来自马来西亚,从律师行业转换到教育界,后来在证严上人的感召下,回归台湾慈济教育志业体。她生动幽默的言行,丰富的教育和志工经验,在一场场讲座中让人听出耳油,获益匪浅。慈济新加坡分会原定于13日晚间举办的大组共修会,也特别腾出90分钟,邀请谢主任主讲“做慈济的心灵风光与体悟”。
谢主任自我调侃地说自己初入慈济时,因为法律训练的背景使然,经常言辞犀利、提问多多,经常被人称作“问题人物”。随着随师日久、志业投入越深,她越来越能够缩小自己,更谦卑、圆融地与人人互动。
为自己快乐承担
慈济志业推展之步伐,是愈走愈开阔,故须有更多人来参与和承担。然而当事多人少时,往往就会有一人兼数职的情形。事实上,邀约志工来承担真是那么困难吗?
谢主任认为,带人先带心,承担需要先提起一分使命感。如果能让人人都了解自己可以发挥的良能和重要性,再谈承担就不难。对于勇于承担的人,要给予陪伴和引导,若承担还一直遭受批评,可能就因此退缩,干脆不做。我们难免会碰上较难沟通的对象,其实每个给自己麻烦的人,往往都是缺爱症的表现,我们非但不必害怕,还要去爱他。大家慢慢从中体会,其实承担都是为自己而做,太在意他人,就无法做快乐的自己!
“心宽的人说话不会酸溜溜就不会伤人,念纯的人即使听到不好的话也不会伤自己。”谢主任延伸引用证严上人的静思语“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来勉励大家。
在慈济学习的,就是要放下比较、计较,把握当下多付出。事情不尽人意时,若急于下结论和责备怨怼,就容易伤害别人。“我们有很多的‘深信’是错的,认定自己是对的时候,对方就是错的。我们看到的是现象,不是实相。”看得见的,要舍下;看不到的,比如权威和名望,也要舍下。缩小自己,放下我执,跟人人和合在一起,事情就可以一起承担。
人我之间的修炼
“把别人当成自己,就不会起分别心,这就是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让别人的想法有路可走,这就是智慧。”谢主任简洁地提出人我互动的心得。“此外还要把自己当成别人,做到‘无我’的境界,就不会患得患失。这也是证严上人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于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我们都一样爱他。”
人心经常不能安定,一直起分别,在要求自己的过程中也要求别人,因此会浮躁不安。谢主任分享:“在生活中与人接触互动,内心应如处禅定,道心不动摇。”只因“诸佛菩萨以专心救济众生为游戏”,恒持初发心,以救济众生为目标。
谢主任接着提醒:“为什么难过就不做慈济?这表示我们还没有领会到‘菩萨游戏人间’的精髓。”
“承担的时候,若能保持恬安淡泊,无为无欲,就会觉得很甘愿很安心。这是多么快乐的心境!”谢主任表示职衔名相是方便法门,不应有所挂碍,唯有舍去“有”才能透彻空中妙有的道理。
开阔心胸投入人群中,利他就是利己,自觉觉他就是智慧;自利利他,利行圆满,就是慈悲。虽然做事很困难,承担也很辛苦,要转心念。“做事是为了圆满自己的智慧,要学会好话好说。不是做好事的就是好人,还要把事做好。”
佛心师志是我愿
“最大的承担,其实是承担他人的情绪。”
谢主任回忆,二十多年前华东水灾,证严上人决定往大陆赈灾时,因台湾民间普遍不能理解,甚至有人恫言火烧精舍,上人承受的压力和委屈更多。此外,上人还要承担弟子的不谅解和别人的毁谤,却依然心志坚定不动摇。这份淡然静定就是多年承担而来的智慧,巧妙地化解冲突。
谢主任感性地形容:“大家在过去生中写下了福与慧的人生剧本。贵人就是身边的人,要彼此疼惜、彼此感恩。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身边的贵人。”
回想当初,她毅然决定离开家乡赴台,就是为了把握因缘跟随上人。当她觉得很委屈时,常常会想起上人所受过的委屈。“上人曾说过,感恩是自己最好的抚慰。”因此,“自己做慈济做得欢喜是‘为佛教’,向别人说慈济(接引他们)就是‘为众生’。”这是她对佛心师志的诠释。
一再打动谢主任的,是慈济里那一张张婆婆妈妈的平凡脸孔、一双双粗糙手脚,虽然没有高等知识,却以非常纯朴真诚的心念做慈济。而做慈济,让她看见自己的所知障,并学习放空我执,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人有无限可能。
讲座尾声,谢主任大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并幽默地称之为“自导自编自演”的《大爱剧场》。“剧场”主题曲,是一首与她心声相应的慈济乐曲《圆梦》。
“皎月知我愿,传灯去他乡,波折不能阻,心净洒馨香……”最后,《圆梦》音乐起,雨声夹着歌声和欢笑声,陪伴大家度过2013年4月13日聚集共修的晚上。